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
应用写作
 网站首页 | 课程介绍 | 教师队伍 | 教学资源 | 课程改革 | 教学效果 | 成果展示 | 课程特色 | 教学录像 
  教学方法的改革  
 教学理念的转变 
 教学方法的改革 
 教学手段的更新 
 考核方式的改革 
 实践环节的扩充 
 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>课程改革>>教学方法的改革
教学方法的改革

教学方法的改革

本课程经过几位主讲教师多年的摸索和实践,总结出一套全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,完全从学生实际出发,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工具,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。

1)文学欣赏法

文学写作注重情节性、故事性、审美性,应用写作并非如此,但是不是应用写作课堂就将文学欣赏排斥在外呢?不是。在近年的应用写作教学中,采用应用写作与文学欣赏相结合的方法。文学欣赏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趣味性。由于学生无法在连续90分钟对理论性较强的应用写作产生持续的注意力,因此,教师经常在课堂教学40分钟左右开始播放古典音乐,让学生在精美的FLASH动画制作中欣赏古典诗词(譬如春江花月夜,如梦令,山坡羊等)。短短5分钟能让学生重新精神抖擞地继续以下的学习。

更重要的是,在讲授应用写作时,尝试将文学欣赏与应用写作紧密结合,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如在讲解事务文书里“计划”这一章节时,截取中央电视台三套《诗歌散文》栏目里一个节目“毕业了”,在欣赏节目优美、感伤的文字和画面时,切实体会到大学时光的匆匆易逝,必须好好珍惜。万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正如节目里所讲,一进大学校门就应该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计划,并为此而努力。这样,在应用写作课堂上,利用文学欣赏完全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。

2)模拟教学法

文体的格式非常重要,每学期要用2个学时来讲解公文的体式。不但要有循循善诱的讲授,而且要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公文写作的体式。在具体的公文讲授中,去粗取精,总结出公文体式结构图。每讲授一个具体的文种,都需要学生对照公文的格式写完整的行政公文。经过练习,在平时的作业和期末考试中,不论何种文体的写作,学生都能交上一个满意的答卷。

3)文体比较法

文体比较法即教师在讲授应用文时,通过将两个不同的文体放在一起进行比较、区分,以达到掌握应用文写作要领的目的。文体比较法是所有讲授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师常用的方法。如在讲授“公告与通告”、“报告与请示”这两个章节时,分别将这两个文体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讲解。通告与公告同属于发送给下级机关的行文,文体结构基本相似,却有明显区别:一是公告是国家一级机关发放的公文,或者所发布的内容是针对全社会的;通告则是国家一级机关以下所发公文。二是公告的重要程度要远远大于通告,公告是大范围的,而通告往往仅仅是针对某一地区而言。三是行文对象也不同等等。同样,请示和报告同属于呈送给上级机关的行文,文体结构基本一致,但也有明显的区别:一是报告是陈述性文件,它要求把汇报的工作和反映的情况说明清楚,一般不需要上级回复;请示是陈请性文件,虽然文中也反映情况、陈述意见,但其目的是请求上级答复和批示。二是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,待上级批示后方能行事;报告则在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均可行文。三是请示一般只确定一个主送机关,主张一文一事;而报告则不受此限制。此外,报告与调查报告、计划与总结、函与请示等文体教学都可采用此法。

 

 

 
 

高校精品课程网      版权所有